男女主角分别是徐大民徐二龙的现代都市小说《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巨著》,由网络作家“发飙的芭蕉”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删减版本的穿越重生《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发飙的芭蕉,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徐大民徐二龙。简要概述:。徐二龙跟他告辞后,又去了王伯林家,专程等着王伯林下班回来,一起喝两杯。“兄弟,你这是干啥呢?来我这儿,还让你带酒带菜来?”王伯林说。徐二龙笑:“我知道你厨艺好,可天天在伙食团炒菜做饭,试试外面这些小吃,也不错。”徐二龙说。王伯林端来小板凳,跟徐二龙坐在门口喝着豆豆酒。昨天帮着介绍伙食团的业务,王伯林只是想还个人情,并......
《一睁眼,父亲让我放弃学业进城搬砖畅销巨著》精彩片段
徐二龙把他的脸色看在眼中,心中暗想,回头记得给这门卫递支烟,省得刁难。
按着约定,把黄鳝挑到伙食团,王伯林没出面,只是叫了人过来,称秤。
称秤的,是个圆脸的小年轻,知道能来这儿的,都是些沾亲带故的关系,没有多作刁难,随便检查了一下,就过称。
一共五十六斤,多点少点对方也没太在乎,入库之后,给徐二龙开了收条,让他拿去财务室领钱。
有着王伯林的关系在,给他的鳝鱼,是按照五毛钱的价格收的,这也算是一份大人情了。
徐二龙去供销社,买了一瓶竹叶青,又买了两包大前门。
厂大门右边的叉道上,摆着无数的小摊子,有四周的菜农,拿着自家地里的小菜来卖,也有人拿着鸡蛋卖。
而附近的居民,有点脑子有点眼光的,就在这儿摆摊卖瓜子花生,卖馒头包子,卖凉粉凉面。
渐渐就形成一个小集市。
毕竟几千人的大厂,这么多的职工要吃要喝。
而且,这些小摊,不需要各种票。
徐二龙逛了一圈,先在一家卖抄手的小摊面前坐下,吃了一碗红油抄手,跟老板随口闲聊一阵,知晓在这儿摆摊的,大多都是厂区的家属,因为有这么一层关系在,一般很少有人来驱赶他们。
给了一毛五,很快,一大碗红油抄手热气腾腾的端上小桌子。
徐二龙伸手一拌,看着下面半碗小菜,不由好笑。
这年头,肉贵,米面都贵,这些小老板为了做生意,舍不得多放材料。
可为了让这一碗抄手看上有份量,就会在下面,垫上半碗菜,叫“衬碗”,衬得碗里冒尖,远远看上去,就是一大碗,分量十足。
徐二龙饿了,拿了筷子,将抄手拌了拌,直接开撸。
吃过早饭后,徐二龙买了半斤盐水花生,买了半斤猪头肉,还有半斤怪味葫豆,又折腾回厂区。
这一次,他掏出准备好的大前门,客气的递到门卫的手中:“师傅,来,抽支烟。”
看着是大前门,对方脸色好了许多,收下这烟。
徐二龙掏出洋火,帮着他把烟点上。
这烟一点上,关系就瞬间又拉近不少。
“你小子不错啊,现在都跟伙食团搭上关系了。”门卫说。
徐二龙笑道:“这也是没办法,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总要想点办法。”
跟这门卫闲聊一阵,知道他姓陈,很快一口一个陈哥叫得非常亲热。
这一支烟也不算是白废,至少,在这陈门卫这儿,算是挂上号了,相信以后再进进出出,不会拦他。
徐二龙跟他告辞后,又去了王伯林家,专程等着王伯林下班回来,一起喝两杯。
“兄弟,你这是干啥呢?来我这儿,还让你带酒带菜来?”王伯林说。
徐二龙笑:“我知道你厨艺好,可天天在伙食团炒菜做饭,试试外面这些小吃,也不错。”徐二龙说。
王伯林端来小板凳,跟徐二龙坐在门口喝着豆豆酒。
昨天帮着介绍伙食团的业务,王伯林只是想还个人情,并没有想跟徐二龙深交。
可现在,看着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倒是挺上道的。
徐二龙也没说别的,就只是跟王伯林天南地北的闲侃一阵。
侃着侃着,王伯林颇为吃惊:“小兄弟,你年纪轻轻,居然走南闯北走了这么多地方?”
要知道,这年头,随便上哪儿,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他一个年轻小伙子,能跑这么多的地方?
徐二龙自知说漏嘴。
前世,谁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啊,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别人活腻了的地方转一圈。
可现在,这说上去,就有点过份。
“其实,我也没有去过这么多的地方,只是,我有个姑姑,她住在省城,我经常去她那儿玩,也是听她吹的。”徐二龙找个理由自圆其说。
“哦,这还差不多。”王伯林相信了。
徐二龙闲聊了一阵,也没多打扰,起身告辞。
喝酒,不是目的,只是维护人际方式的手段。
****
徐老太在家,跟着周凤茹生气。
“你看看,这什么时候了?连饭都没做好,猪圈里的猪也没喂,猪都快要从猪圈里蹦出来了。这半天,你在搞什么名堂?”徐老太指责着周凤茹。
以往,这些事,张金芳早就料理得好好的。
可现在,张金芳不在,猪也没人喂,饭也半天煮 不好。
周凤茹道:“妈,刚才大民头痛,我急着给他找药去了,也就忘了煮饭这事。”
一听徐大民头痛,徐老太顾不得发脾气,转头关切问徐大民:“大民,跟奶说,你头还痛吗?”
徐大民只能无奈帮着周凤茹圆谎:“奶,刚才我妈已经给我按过一阵,现在好多了。”
“那就好,你先去躺着歇一歇,这读书,就是费脑子的事,你可别太费脑了,这已经考上大学,就好好在家歇着。”
徐老太让周凤茹去烧火,她去抓了两把苞谷面,撒成锅中,搅成糊糊,又从泡菜坛子里,取了泡着的萝卜,切成丁,当下饭菜。
一家人,端着苞谷糊糊坐在门槛上吃饭。
“妈,这两天了,要不,你去把大嫂接回来?”周凤茹劝着徐老太。
“为什么我去接她?”徐老太瞪她一眼:“她要跟着徐二龙这个混帐东西走,那就做好准备一辈子不回来的打算。”
周凤茹心中苦笑,这不接张金芳回来,家里这些活,就得她做啊。
她就是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人,否则当初也不至于一下乡,就随便找了一个当地人嫁了,就是想图省事,少干点活。
“妈,这话不是这么说。你是一家之主,当然不能让你矮了身份。”周凤茹婉转劝着徐老太。
她讨好人的功夫不错,这些年,就凭着这么一张嘴,给自己和儿子,争取了最大的资源。
“也许大嫂出去,已经知道错了,只不过,你不点头,她不好意思回来,所以,你不如大人大量,给她一个台阶下,去找她,让她回来?”
“我得买一辆自行车,永久的,全村第一辆。”
“我啊,只想有钱了,就去把冬梅给娶了。”
杨利民想着他的相亲对象,笑得乐不可支。
可是,真要送到城里去卖的时候,杨利民发愁了。
这么多,难道靠他们三人挑着去吗?
家里一共两千多斤黄鳝呢。
“去借个板车,生产队里大家要用车,都是找蒋军借。徐二龙同样是找他们家借板车。”杨利民说。
“可我们才跟蒋军打了架……”杨三犹豫:“只怕他不肯借吧?”
“可除了蒋军家有板车,别人家没有。”
“镇上萝卜儿家有,他家一直靠拉板车的。”
“可现在,萝卜儿明显跟徐二龙一伙。”杨四说:“在镇上还帮着收黄鳝。”
“早知道,我就不跟蒋军打架了。”杨利民颇为后悔。
后悔的,不是打了蒋军,只是后悔,一时半会找不着板车用。
杨四梗着脖子道:“凭什么不打架?他先动手打人的。他哪来的脸要找我们要钱?”
现在争论谁先动的手,有什么意思呢?
杨利民看着杨三:“老三,你去跟蒋军说说,徐二龙给他五块钱,帮着拉货送东西,我们现在同样给他五块钱,看他同意不。”
杨三看着面前这么多的货,必须得用板车,才能拉出去。
“行,我去跟他说说。”杨三硬着头皮答应这事。
蒋军这两天呆在家里,老老实实的搓着苞谷棒子。
四脚条凳侧倒在地,往凳腿上套上一只纹路明显的解放鞋,再把苞谷棒子往鞋底上面一搓,一颗颗饱满结实的苞谷粒,唰唰掉下来。
蒋军面前,堆着小山般高的苞谷粒,远远望去,象金色的沙丘。
“蒋军。”杨三笑嘻嘻的招呼他,当昨天打架的事情不存在。
蒋军弯着腰,使劲搓着苞谷棒子,当没听见杨三的喊声。
杨三主动递了一支烟给蒋军:“还在跟我生气?你还是不是男人啊?打个架而已,不可能你就记恨上了吧?”
蒋军冷笑:“挨打的不是你,你当然不计较。”
“行行,你打我两拳,这事,咱们扯平?”杨三主动下着矮桩。
蒋军不说话,只是使劲搓苞谷。
杨三在他身边蹲下,苦口婆心劝说道:“哎呀,大家都是男人,就别这么婆妈的。不就是为了两块钱嘛。你明天,帮我们拉板车去县城,我们给你五块钱。”
蒋军心中冷笑。
这他妈的,把他打了,现在有事来找着他,居然只给五块钱?
这是象当朋友的吗?
亏得他全心全意把他们当朋友,可人家,根本把他当冤大头。
“行不行,你说句话。”杨三问。
“行。”蒋军黑着脸,点点头。
杨三又道:“你可说话算话啊,可别象放徐二龙鸽子那样,放我们的鸽子。”
“不会。”蒋军说。
“不行,你发个誓,你要是放我们的鸽子,你全家,不得好死。”杨三强调。
蒋军怒目圆睑,这是逼他拿全家发誓?
最终,他还是点点头:“嗯,明天不会放你们鸽子,否则,全家不得好死。”
得到保证的杨三,解决了这桩大事,高高兴兴的回去。
蒋光文从地里回来,看着蒋军在套车,说明天给杨利民送货。
“你们才打了架,你身上的青淤还在,你就腆着脸去帮他?”蒋光文看着儿子,恨铁不成钢:“人家压根儿没把你当朋友,你还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这口气,他这个当爹的,咽不下。
“总之,我已经答应了。”蒋军说。
蒋光文除了重重叹气,别无他法。
唉,儿子长大了,不听劝,只能想办法,快些给他讨个媳妇,让媳妇来管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钱,最终,这三十多斤黄鳝,以三毛五的价格,全部卖给徐二龙。
徐二龙付过钱,看着手中的黄鳝,还是发愁。
这距离五十斤的数量,还差一些。
“再找找,我不信,这儿没有卖黄鳝的。”徐二龙说。
他跟着缺牙齿慢慢找,一个瘦瘦的、看着挺机灵的小子窜过来,徐二龙警觉的护着小腹。
越是这种看着滑不溜秋的小子,是扒手的可能性越大。
还好,这小子,窜到徐二龙身边,并没过多的动作,只是压着声音问徐二龙:“你们还要黄鳝吗?”
徐二龙没放松警惕。
他警惕的盯着这小子:“要,你有吗?”
对方左顾右盼一下,说:“你就说吧,你要多少斤,什么价钱?”
徐二龙提了提手中的编织口袋:“我这些黄鳝,买成三毛五一斤。”
“不行不行,你这价钱,太低了。”对方摇头。
“那你说多少?”徐二龙问。
对方咬了咬牙:“六毛,少了六毛免谈。”
缺牙齿一听,险些暴起:“六毛?你怎么不去抢呢?”
对方不说话。
徐二龙现在迫切需要黄鳝,对他道:“行,六毛就六毛,货在哪儿?我现在就要。”
对方紧张的摆着手:“你们就在这儿等着,最多半小时,我就给你们拿过来。”
“行,那我们在这儿等你,你快点,我赶时间。”徐二龙说。
看着这滑头小子快步跑开,缺牙齿笑道:“看不出,这小子,警惕心还挺强的。”
“不强怎么在这儿混?”徐二龙回答。
他从缺牙齿手中,拿过草帽,戴在头上,悄悄跟在那滑头小子身后。
那小子,一路小跑,很快就跑到粮站那一带,在那儿嘀嘀咕咕。
徐二龙在拐角处笑了。
在粮站那儿卖黄鳝的,不就是杨利民几兄弟吗?
他就奇怪,刚才在黑市这边,怎么没看见他们,感情,地方不一样。
没想到,这滑头小子,这么机灵,居然在中间赚差价。
这是从杨利民这儿买了黄鳝,再倒手卖给他?
徐二龙也没拆穿。
他现在急需要五十斤黄鳝,虽然这小子,是从杨利民那儿买来倒卖给他,自己买这个,有点资敌的嫌疑。
可现在是非常时段,就得用非常方法。
他甚至还庆幸,有这个小子在中间当皮条客。
否则,以杨利民才跟他结的仇,只怕这些黄鳝,杨利民根本不会卖给他。
徐二龙返回原地,闲闲站在那儿,耐心等着那小子。
果不然,没过几分钟,那小子,提着一个装尿素的口袋,气喘吁吁跑过来。
“哥,这是十五斤黄鳝,给钱吧。”
徐二龙接过口袋,提在手中掂了掂,估摸着分量,没有什么出入。
按着六毛的价格,他清点了九块钱,给这个小子,笑道:“小子,你行啊,这么转手的功夫,就赚了好几块钱。”
这一下拆穿这小子的生财之道,他不由瞪圆了眼。
徐二龙又好奇问道:“能跟我说说,你在他们手里,买成多少钱吗?”
那小子抿着嘴,一言不发,显然不打算交待老底。
这是他的门道,肯定不会乱传。
虾有虾道,蟹有蟹道。
这个门道跟别人一说,别人一学就会。
走了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
徐二龙没问出结果,也不在意。
这就是一个倒差价的事情,一眼就能看穿,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
比如,他们不知道这会儿哪有人卖黄鳝,而这小子知道,就赢在这一点。
徐二龙提着口袋,去化工厂伙食团,按时交了差。
跟王伯林递烟的功夫,王伯林笑:“我还以为,你有了大单子,就不送这边了”
“别打,别打。”张金芳吓着,一把拉住徐冬生:“他爸,既然二龙不乐意去就算了,用不着这么动手,有什么话,好好说。”
“这混帐东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整天不干正事,我非打死他不可。”徐冬生怒骂,转头又骂张金芳:“你看你,生的个什么玩意,简直是反了。”
其它人集体装死,不说话,不开腔,由得徐冬生父子俩吵闹,只当这事跟他们无关。
张金芳拉着徐二龙,低声下气劝:“二龙,别跟你爸犟着来,你服个软,答应去砖窖上班,你爸也是为了你好。”
为我好?
徐二龙心中冷笑,只怕,这一切,都是为了徐大民好吧。
“不。”徐二龙继续道:“谁欠的债,谁自己去还,这个砖窖,我不会去。”
看他这是铁了心不去,周凤茹那边,传来抽抽咽咽声:“说来说去,这是怨我家大民啊。大民,你这大学,别去读了,省得有人整天就盯着你,处处跟你比较。”
徐二龙打量她一眼。
不愧是城市里来的知青,在他们骑鞍大队插队这么久,依旧还算有点姿色,在这个家中,并没有受过太多的苦。跟张金芳只相差两岁的年龄,可看上去,却像是相差了十岁。
徐二龙暗想,是自家老爸酒后认错了人,酿下大错,生了徐大民这个孽种,还是周凤茹故意为之?
现在留心观察,这幺婶,根本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果不然,周凤茹话一出口,全家人都跳脚,这好不容易供出一个大学生,不去读书,成什么话?
最最着急的,就是徐老太。
“不行,这学,大民必须去上。”徐老太跺着脚:“徐二龙给我滚去砖厂上班,一年不寄三百块钱回来,你就别想再回这个屋。”
“行。”徐二龙求之不得:“不用等一年了,我现在,就不想待这个家,趁大家都在,把这个家分了吧。”
他现在,只想分家,他决不会再让徐大民一家子吸血扒皮。
“你个忤逆东西,还居然要分家?有我一口气在,这个家,就不许分。”徐老太气得打哆嗦了。
她一个寡妇,好不容易养大两个儿子,一家人,和和气气的生活在一起,谁不夸她治家有方,一家人团结?
“奶,树大分叉、儿大分家,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现在连我们这些孙辈都这么大了,你还不让分家,一大家子人住一起,这象话吗?”徐二龙质问。
“不分,我说不分就不分。”徐老太强势的说。
“我也不想分家。”徐春生说。
徐冬生冲着徐二龙吼道:“小兔崽子,你听见了,大家都不想分家,就你上跳下窜干啥?毛都没长齐,还想学人分家过日子?老子赶你滚出去,你只怕两天就饿死。”
“行,滚就滚。”徐二龙回答:“我马上叫队长来作证,让他帮着把这事给我们办了,如果你们都不分,我以后单过。”
活着的时候,徐冬生是处处偏袒维护徐大民,就连临死,好不容易得了一笔拆迁款,全留给徐大民。
不管活着还是死去,他心中盘算的,全是徐大民的利益,这样的老子,不要也罢。
不过,妈妈还有小妹,这两个跟自己关系亲厚的至亲,自己是要带上的。
“滚,趁早给老子滚。老子当没有你这个儿子。”徐冬生吼得脸红脖子粗。
“你从来就没把我当我儿子”——徐二龙咆哮着,声音比徐冬生还响。
上一世,这话没来得及对徐冬生吼,这一次,终于吼出来了。
他红着眼,这出离的愤怒,震住徐冬生。
徐家一众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昨晚徐二龙高兴的答应去砖窖上工,一觉醒来,就变卦了,脾气火暴得象个炸药桶,一点就炸。
大家目光都盯向张金芳,总不是她昨晚跟徐二龙念叨了什么?
“二哥。”徐二龙的妹妹徐小玲紧追几步,追了出来,眼里已经泪水花花。
这小丫头,从小就爱哭,泪点极低,看他挨打都要陪着掉眼泪的份。
徐二龙替她擦掉脸上的泪,问道:“这分家,你跟不跟我过?”
徐小玲点点头:“二哥,我跟你一起。”
这小丫头,完全就是他的小尾巴,从小跟在他的身后长大,这感情,自然是没得说。
“好,等我,晚点,我找了队长来分家,你就跟我一起过。”徐二龙说。
徐老太气得不轻,看见张金芳在旁边一脸担忧,冲着她喝道:“是不是你在背后编排了些什么?”
张金芳嚅嚅道:“妈,我没有。”
“没有?没有他会一大早突然态度这么变了?”徐老太压根不相信:“你自己造的孽,你自己解决。反正这个家,不许分,一分就散了。”
张金芳低垂了眉眼:“妈,我知道了,我会想办法劝他。”
徐二龙找到队长黄正农家。
他们骑鞍大队,下面有四个生产队,徐二龙就在一队。
开春的时候,包产到户,黄正农这个生产队队长,日子就比以往闲多了,更多时候,就是帮着村民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分家、打架、争土地……反正家家户户之间各种扯皮的事,都来找着他。
现在听着徐二龙说要分家,黄正农特别吃惊。
要知道,徐老太放话,只要她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
“对,要分。”徐二龙回答:“不管她同不同意,我都要求分家,哪怕什么都不要。”
黄正农看看他的神情,点头:“行,那我就走一趟。如果你奶奶寻死觅活不肯分,我也没办法。”
徐家人,看到黄正农进门,齐齐瞪着徐二龙,这是真要分家的节奏啊?
“不分,我说过,只要我一天不闭眼,这个家,就不许分。”徐老太说。
说着说着,她哭天抹泪起来:“当初,我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将他们拉扯大,我容易吗?这么多的苦日子都挨过来了,靠的是什么?
不就是靠我们徐家人团结,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这要分了家,这个家,就散了,到时候,谁都可以欺负上门。”
县城就这么大,罗春梅怎么会不知道?
罗春梅叹道:“还好,彤彤福大命大,被人救了。”
她温言细语说着,将手中的茶缸子,递给李永年:“喝点水吧,瞧你这急的。”
李永年咕嘟咕嘟喝了半缸子茶叶水,问道:“救你的,是谁?感谢了人家没有?”
“我……”李迎彤语结。
昨天她吓破了胆,哪还记得这些。
“彤彤,你这就不对了,别人好歹救了你一命,无论如何,我们得感谢人家。”罗春梅道。
这事,当时那么多人在场,连一句感谢话都没有,以后厂区的工人,还不知道怎么背后议论他们呢。
“嗯,救你的人是谁,我上门去感谢一下。”李永年说。
“听说是在河边卖水的,叫什么,不知道。”李迎彤双手背在身后,扣着手指。
“去打听打听,县城就这么大,诚心想找人哪会找不着?”李永年说话做事,雷厉风行,起身带着李迎彤,准备去找人。
“等等,带点东西去吧。”罗春梅说。
家里还有几斤苹果,五斗橱里,还有两盒蜂王桨,另外还有几瓶鱼肝油。
罗春梅拿网兜将这些东西装了,看上去,满满当当,诚意十足。
三人顶着烈日,来到桃花河边。
桃花河边,游泳的人,依旧很多,昨天发生的惊险一幕,仿佛不存在。
三人在河边转了一圈,没看见卖凉水的人。
倒是旁边有个卖冰棍的大爷。
“爸,人不在这儿。”李迎彤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她还真担心在这儿碰见救她的人,总有一点儿别扭尴尬的感觉在。
李永年是个成年人,哪会这么随便放弃。
李永年上前,找这个卖冰棍的大爷买上两个冰棍,递给李迎彤和罗春梅。
既照顾了老人的生意,也让妻子女儿解解渴。
他递了一支烟给这位老大爷,站在他身边帮点上烟。
“这位大爷,跟你打听个事儿,这儿不是有个卖凉水的小伙子吗?他现在在哪儿?”
这卖冰棍的大爷,认出旁边这姑娘:“哦,你就是昨天出事那姑娘?昨天全亏那卖凉水的小伙子啊!”
“你问他在哪儿?我怎么知道?”
“他今天没来,没来就是没来。”
“哦,只知道他姓徐,骑鞍公社的,别的,我也不知道了。”
县城国营饭店。
两开间的门店,刷着朱红色的漆,左右两侧墙面上,写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标语,门楣上大大的国营饭店四个大字立在那儿。
虽然外墙看上去灰扑扑的,可那国营饭店四个字就是最大的金字招牌,可以抵消一切的不足。
全县人民都以能到这儿来下一趟馆子为荣。
此刻,徐二龙、王伯林,还有另一个半秃了头的中年男子坐在这儿。
这一桌,是徐二龙请客,他点了四道硬菜,红烧肘子、火爆腰花、夫妻肺片,再加一个蒜泥白肉,另外还有几个小凉菜。
这个规格档次挺高的。
饶是王伯林这个当伙食团团长的人,也感觉这么一桌菜,诚意十足。
徐二龙再要了一瓶沪洲老窖。
他其实,想要的是茅台。
据说,这时候的茅台,才八块钱。
相比以后价格飞上天的一酒难求,这时候的八块钱,真的太亲民了。
只可惜,这儿没有。
他给对面的两人斟满酒。
那个秃头的男人,就是县水产公司的,姓冯,大家都叫他冯主任。
王伯林所说的搭线,就是搭上这一根线。
这县水产公司的,需要的水产品就大,而且,还要往市里供货,这需求当然不一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