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泡菜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带我去远方畅读精品小说

带我去远方畅读精品小说

坐望敬亭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坐望敬亭”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陶玉书林朝阳,小说中具体讲述了: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主角:陶玉书林朝阳   更新:2024-07-09 06:2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陶玉书林朝阳的现代都市小说《带我去远方畅读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坐望敬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带我去远方》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坐望敬亭”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陶玉书林朝阳,小说中具体讲述了:社畜林朝阳为了工作忙的连相亲都没时间,穿越后娶了知青点最美的女知青陶玉书。以为是抱上了美娇娘,结果对方考上大学后便断了联系。家里人为此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林朝阳却满不在乎,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滚滚而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他哪有空为了一个女知青浪费时间?他本打算利用先奋斗几年赚上几个小目标,然后迅速躺平,从此当一条咸鱼,弥补自己上辈子兢兢业业赚钱却未曾享受过一天自在生活的遗憾。可还没等他实施计......

《带我去远方畅读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阿毛是个开朗的美国小伙子,原本是在美国上大学,有一天他无意间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创作的纪实文学,1937年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内容记录了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的四个月时间里在中国西北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如实的报道了我党、我军的各种情况。

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这本书打破了西方的新闻封锁,让很多西方人看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土地上,还有一群拥有强大使命感的人在为这个古老衰败的国家百折不挠的奋斗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国际舆论对国内的偏见。

看过《红星照耀中国》的阿毛深深的被书中所描写的国家和人民所打动,于是决定到中国来留学,如今是燕大历史系的大一新生。

等着找书的功夫,林朝阳和阿毛聊了一会儿,已经把他的信息都摸的差不多了。

这不是林朝阳故意套话,而是阿毛的话有点密,自己就把情况给交代了。

“阿毛!”

两人正说话的功夫,不远处有人叫了阿毛一声,“你怎么跑这来了?”

来人是个瘦高青年,见到林朝阳,两人均是一愣。

原来也是历史系的学生,叫刘惠民,过年后他们几个学生还组团到陶家拜过年。

知道林朝阳是陶教授的女婿,刘惠民格外客气的寒暄了几句。

勺园是燕大留学生的聚集地,用燕大学生的说法,那里面五彩斑斓的,跟个小“联合国”一样,刘惠民现在和阿毛住在勺园的同一个宿舍。

刘惠民看到《金瓶梅》的一瞬间,惊叫了一声,“阿毛,你怎么能看这个书呢?”

阿毛被他吓了一大跳,不明所以,声调怪异的问道:“这本书怎么了?”

刘惠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跟阿毛解释,林朝阳笑着说道:“这是中国的古代小说,语言模式跟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别。你现在连普通话都没说明白呢,看这本书太早了。”

他帮刘惠民解了个围,刘惠民连忙点头,“对对对,这本书全是文言文,你根本看不懂,就是在浪费时间。你怎么会知道这本书的?”

“我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教授。跟他请教怎样能够快速的学会汉语,他人非常热情,特意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林朝阳的脑海中闪过早起看到阿毛和朱光遣一起跑步的画面,不出意外,阿毛应该是让老头儿给涮了。

“这老头儿,真是太坏了!”

林朝阳嘟囔着,然后朝刘惠民挤眉弄眼,“给他借本书。”

刘惠民瞬间理解了林朝阳的心思,心想那个老教授不厚道,你也不是啥好饼啊!

他一想到,阿毛这个卷毛老外张口“农民问题”、闭口“打倒土豪乡绅”就忍不住有种滑稽感。

“阿毛,想不想看看我们伟大领袖的作品?”

林朝阳见刘惠民没反应,便开口问道。

阿毛眼睛一亮,“是毛的作品吗?我看过《红星照耀中国》,我喜欢他!”

“那你可真应该看看他的作品,都是至理名言。”

刘惠民无奈的看着林朝阳,他字都没认全呢,你给他推荐?

借完了书,林朝阳送刘惠民和阿毛离开,看着阿毛的背影,心中很欣慰。

他撺掇着阿毛借书并非是恶作剧,这种读物也挺符合阿毛这种汉语初学者,内容大部分都通俗易懂。

又过了几天,赶上周末,朱光遣上午来到陶家。

陶父正在给陶希文叠纸飞机,以为他是来找自己下棋的,说道:“你等会我。”

“不找你。你们家小林呢?”

陶父微微诧异,“他?在屋里呢吧?”

林朝阳不明所以的被叫出屋来。

“来来来,跟我下几盘棋。”朱光遣招呼道。

林朝阳笑道:“朱伯伯,您还是跟我爸下吧。”

朱光遣摆摆手,“他那个水平不行。”

陶父对老友的毒舌早已习以为常,他摇了摇头,也不分辩。

林朝阳见陶父没表态,说道:“那行吧,陪你下两盘。”

“两盘?两盘哪里够?少说得十盘!”

林朝阳吃了一惊,这老头儿莫非是吃了六味地黄丸。

等朱光遣摆好了棋盘他才明白过来,敢情他是要下五子棋。

“我都说了,五子棋你下不过我。”

棋场无父子,宫本武藏为啥能被日本人叫剑圣,关键在于你得赢,别使了啥手段,赢了就行。

对弈攻心为上,上来先给老头子来波心理攻势。输一次没关系,输的多了,他的这句话就会成为老头儿的心魔。

再跟他下棋,保证心慌气短。

“嘶~”

“诶!”

“不应该啊!”

没过一会儿功夫,陶家屋里传来老朱同志长吁短叹的声音。

朱光遣愁眉苦脸的时候,林朝阳还有心思呲一口茶水。

下围棋他就是个业余水平,五子棋他可是专业的,什么斜三阵、梅花阵、四角阵、剑阵……吊打的就是老朱这种心血来潮的乐子选手。

没到半个小时,十盘棋下完了。

战绩10:0。

林朝阳起身,刚准备潇洒离去,却被老朱一把薅住。

“你别走!”

“干啥?”

“再陪我下几盘。”

“还下啊?您不是我对手。”

林朝阳不怕别的,就怕把老头儿赢的太狠,再给送医院去。

他算看出来了,这老头儿棋品太一般,哪有输了还不让人走的?

“行了,你就别拽着他了,我跟你下一盘吧。”

两人僵持之际,陶父出现替林朝阳解了围。

有人陪着下棋了,朱光遣仍忍不住碎碎念。

“这小子肯定是背过棋谱。”

“你行了吧,玩个五子棋还背棋谱?”陶父忍不住吐槽道。


听话听音儿,林朝阳不是没工作过的小年轻,所以他并没有因为周燕如的话而欣喜。

小说没有发表,一切都不作数。

周燕如只是《燕京文艺》小说组组长,她的上面还有个负责终审的主编。

《燕京文艺》的情况又有些特殊,这份刊物最早的主编是老舍先生,自66年老舍先生去世后刊物便再未任命过主编,一直都叫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代行主编职责。

“稿子先留在我们这里吧,回头编委会讨论一下,如果采用我再让人通知你修改。”

林朝阳虽然想早点发表,但也知道这种事急不来,稿子都送过来了,肯定要等等的。

从编辑部出来,已经是中午了。

林朝阳和陈健功对调了一下,由他来骑车,“健功,饿了吧?找个地方,我请你搓一顿。”

“还行。回学校吃吧,学校的伙食便宜。”

燕大的食堂有国家补贴,确实比外面便宜不少,陈健功也想替林朝阳省钱。

回去又是一个多小时,一上午来回近三个小时,两人饿的前胸贴后背,林朝阳拉着陈健功想去老虎洞的长征饭庄开开荤,却被陈健功拉住了。

“就食堂,食堂就行。回头等你小说发表了,我再好好宰你一顿。”

长征饭庄在校外,是燕大师生平时打牙祭最多的地方之一。不过菜价也比学校贵了不少,一份溜肝尖就要五毛钱,顶在学校吃三个肉菜了。

两人急头白脸的在食堂吃了一顿,打了四个肉菜,才吃了一块二。

等林朝阳回到家中时已经是快下午三点了,陶玉书还在埋头学习,这场景和他早上离开家时一模一样,看着她散发着学霸光环的背影林朝阳一时有些恍惚。

时间静止了?

他偷偷打开带回来的饭盒,肉香味飘散开,一下子将陶玉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哪来的?”她边问着,边打开了窗。

“中午食堂吃饭特地给你留的。”

陶家虽说是燕园的体面人家,可三餐里也只有晚餐的时候才会有肉,而且因为人口众多,大家很难有敞开吃肉的时候。

陶玉书平时在学校也会偶尔吃点肉菜,但更多的时候是吃素菜,省下的钱她得攒着买书和日用。

林朝阳没有这个年代人过日子的小心节俭,在学校吃饭顿顿离不了荤腥,今天跟陈健功在一起胡吃海塞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家中刻苦学习的陶玉书,心中有些愧疚,又给她打了一份红烧肉回来。

用铝饭盒装回来的红烧肉刚打开还冒着热气,上面裹着一层酱红色的浇汁,油亮油亮的,只看一眼便能勾起人的食欲。

陶玉书用夹了一块肉,塞进嘴里,圆圆的大眼睛幸福的狭长起来,腮帮子被大块的红烧肉塞的满满的,像只偷吃的小仓鼠。

林朝阳将饭盒向她的方向推了推,“慢点吃。”

她又夹了一块递到林朝阳嘴边,他拍了拍肚子,“在食堂都吃撑了。”

连着吃了好几块,她放下了筷子,“不能多吃,等会好犯困了。”

“困了就睡一觉嘛!”林朝阳随口道。

陶玉书却摇了摇头,“我那篇评论还没写完呢,别人都交上去了。”

林朝阳站起身给她揉了揉肩,“别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业虽然重要,可生活同样重要。”

“我知道。”陶玉书轻抚他的手,“我就是……”

“我明白。我们这代人,浪费了、也荒废了太多的时间,你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

手被握的更紧了,陶玉书侧脸望着他,“谢谢。”

“合法夫妻,谢什么?”林朝阳打趣道,“我就是怕你累着,而且……”

他说着话低头凑到她的颈旁,“咱们俩也好久没……”

林朝阳的声音越说越低,陶玉书的脖颈的皮肤泛起粉红,“说一说就没正行。”

林朝阳哀叹一声,“倒插门女婿可真不好当啊!”

眼波流转之间笑意若有似无,她知道林朝阳又想耍无赖了。

“家里不方便,嫂子她们还在。”

陶玉书把客观条件摆出来,林朝阳就有点没办法了,他急的挠了挠头,“要不去外面招待所?”

“要死啊你!”陶玉书打了他一下,坚决否决了这个提议,然后安抚了一下丈夫躁动的情绪。

为了避免林朝阳化身为狼,她主动岔开话题,“诶,你帮我看看我这篇评论写的怎么样?”

明知道这丫头在敷衍他,可林朝阳还是接过了她递过来的东西。

“……《伤痕》在选择题材、塑造人物方面,与多年来的文艺作品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因此被质疑、被批判是十分正常的。

按照伟人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把‘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的指导方向,小说《伤痕》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只是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故事举了一个出来……”

读了一遍陶玉书的评论文章,林朝阳调侃道:“我觉得你这个不像是文学批评,倒像是推荐语。”

“这小说确实是好嘛。”

“如果从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来说确实是这样的。不过你是中文系的学生,还是要从专业的角度去探讨。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这篇小说的水平并不高,它的成功并不是来源于小说本身,而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共情。”

陶玉书听着林朝阳的话来了兴趣,“你再说细点。”

陶玉书一向认为丈夫是个腹藏锦绣的人,她在农村插队几年,一开始两人的交集并不多,后来通过一起劳动才慢慢熟悉。又因为一场英雄救美,让二人走到了一起。

很多人都以为她是知恩图报,可实际上只有她自己才知道,除了救命之恩,她和林朝阳走到一起更大的原因是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文学。

在小杨屯那样的环境里,能有林朝阳这样一个知己,可以说林朝阳在那段时间里照亮了她灰暗的插队生活。

林朝阳不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她能与之进行灵魂交流的伴侣。

在陶玉书的催促下,林朝阳正在考虑措词,想着如何在媳妇面前显摆一把。

没成想,这个时候房间门突然被人推开。

“姐!”陶玉墨探头进来,刚叫了一声,眼神却定在了陶玉书身上,充满愕然。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