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东山苏沛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本阅读儒学:一字出,众生臣服》,由网络作家“西原公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苏东山苏沛是古代言情《儒学:一字出,众生臣服》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西原公子”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儒道流】【玄幻】【无敌】【无系统】书中自有万法,书中自有大道!苏东山因一条鱼穿越到神、人、魔、妖、鬼共存的修仙世界,成为一名儒道弟子,修浩然气、本命字。《论语》、《大学》、《孟子》、唐诗宋词等名篇名诗,皆可助主角修出本命字。别人一辈子只修一个本名字,主角开局就三个!一字破万法,二字定天下,三字问道……本命鱼,一鳞一字,一字一法。神魔肆虐,荼毒人族之时,苏东山于万万强敌之前,一字出,众生臣服!一法出,神魔辟易!...
《全本阅读儒学:一字出,众生臣服》精彩片段
简而言之一句话,东西不多,底牌更少。
一旦有意外,他很难自保。
“修炼!”
苏东山取出苏沛给的《养气诀》,先按照上面所说吸取足够的浩然气在体内运转大周天,赶在开辟穴窍之前让其运转更自如些。
《养气诀》不似儒家典籍,苏东山之前没怎么接触过。
所以看得格外认真——事涉自己修为大道,由不得马虎。
上面详细阐述了何为浩然气,如何养,如何运转等法门。
大致类似于傻瓜式的按操作提示重做系统,一步跟着一步,颇为简单。
“不愧是八品大儒,写得如此详实。”
苏东山闭目调息,缓缓引气入体,再以吐纳之法留下浩然气,吐出其余“杂”气。
一呼一吸,为长生道。
……
书艺院。
高亨送走了苏氏父子,兴冲冲地关上了门,放了符人在门前守着,这才取出苏东山的三篇诗文,摊在桌上,一一看去。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能紫中带金,皆因这两句。
不然,也就堪堪紫品而已。”
“至于这篇‘为学一篇示儒生’橙品,实至名归。
世间事,做了不难,不做皆是难。
能把这个道理如此深入浅出地写出来,此子有大才!”
“这篇‘劝学’通篇都是经典,一旦传扬学宫,必定成为千古名句!”
高亨内心震撼,三篇佳作竟然出自一人之手!
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天之内写就!
如此才学,居然考校不合格,岂不是大大讽刺?
不过想到苏沛以心声给他解释的缘由——我儿东山想做那“第一人”,高亨忍不住笑骂:“这臭小子。”
他灵机一动,“不过此事倒是可以记下。
只待有朝一日苏东山名动一方,此事也可作为他的逸闻趣事传为美谈。”
说着,高亨提笔将此事记下,收在自己写的文集中。
随后他又认真将三篇诗文誊抄一遍,挥干了墨迹后便将纸张卷起,以学宫特制信封装存。
而后双手捧起信奉,朝某个方向欠身恭敬行礼:“学生高亨,恭呈临海书院新鉴诗文三篇,并推介其一于儒家书院传授。
一应说明,俱在呈内。”
说罢,他右手掌心向上冒出一团火来。
火焰升腾,将信奉焚作灰烬。
几乎与此同时,中州学宫,崇文院内一方大鼎凭空冒出一团火光。
火光中浮现三篇诗文。
一为《劝学》诗。
一为《劝学》文。
一为《为学一篇示儒生》文。
一紫,一赤,一橙。
一身穿灰色儒袍的清瘦老者凭空出现,伸手取出诗文,先看信首语。
“竟有一篇赤品文章,还推荐要整个儒家传授?
三篇都是一个人写的?”
老者来了兴趣,但神色并没有多少变化,继续往下看。
学宫每天都能收到各地书院来信推文,虽不是每篇都是橙品、赤品,却至少都是紫品。
儒家七十二院,多少大儒、贤人醉心儒学,精研学问。
每月学宫收到的投文不说数百,但过百总是有的。
这些投文的,要么才情绝艳,要么精研儒家学问数十、几百年,哪个不想后辈学子学的文章里有他们写的一篇?
但要想让整个儒家书院都将此篇作为必修文章,可就不是单单橙品、赤品要求这么简单了。
文章立意要正,须言之有物,忌华丽辞藻……
老者拿起诗文,继续往下看,嗯?
二品儒修?
这不胡闹么!
老者抬手就要把文章放到一边,不对!
二品儒修能写出赤品文章?
“紫中带金!”
高亨吃了一惊,满是怀疑地看向苏东山。
苏沛说是苏东山所作,他嘴上说着信,心底是不信的。
不然哪有之前几次的“暗箱操作”?
尤其是这诗文乃是紫品带金,已然到了大儒级别。
若只是一般蓝品,这面子卖也就卖了。
但是紫品,涉及他这位掌笔夫子的颜面,马虎不得。
苏东山能写出这种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瘪犊子之前对的“一行大雁往南飞”下句“两只烤鸭往北走”曾让给他授课的夫子颜面扫地!
这瘪犊子要是能写诗,他“高”字倒着写!
为了学宫、为了书院,更为了他自己的名声,这种过分要求,他不能答应!
“元雱兄,既是东山所作,这紫色才气想来也是可以灌顶的喽。”
灌顶,即用书者所作的诗文引出的才气,回馈本人,助其加速体内周天运转。
一般只有低品儒修才这么做。
但低品儒修又因为才学不够,往往写不出什么高才气的诗文。
所以往往是有心无力,做不成此事。
而高品修士体内穴窍早已开辟成洞府,写诗文那点才气还不如他们自己体内真气催动来得快,也不会用。
当然,也有高品修士以自己诗文才气为后生晚辈“灌顶”的,旨在为不长进的后生晚辈谋一条出路。
但这么做,等于是让后生晚辈照着高品修士的路子“模仿”。
大道能走多远,除了要看自己是否努力,还受限于“前人”的高度,限制颇多。
但高亨自觉了解苏沛,觉得他不是如此目光短浅之人。
若他果然觉得自己儿子前途渺茫,早该在一品开窍境就以此法助儿子“开道”。
凭他才学跟关系,给苏东山弄一份儒家圣贤的橙品或以上的文开道,不是什么难事。
断然不会只弄个紫品带金……
高亨摇头:“元雱兄,你莫要说笑!我的意思你明白的。”
苏沛仍旧点头:“利贞兄,儒道前程不是儿戏!
我苏沛也不是那种目光短浅之人。
相信我,这真的是我儿写的。
儿子,给高夫子看看。”
“啊?”
苏东山一脸迷惑,“看什么?”
“把这首诗再写一遍,给高夫子看看。”
“写字?”
苏东山明白过来,老爹这是带他来装哔来了。
早说啊,搞这么严肃,害苏大爷一脸懵。
高亨皱眉。
他觉得苏沛为了儿子已经魔怔了。
怎么,让你儿子当我的面写出来,证明确实是他写的?
你看老子像那么好骗的吗?
“元雱兄,我看就没有必要……”
“你看看再说。”
高亨无奈,心底打定主意,不能再给这位爱子心切的同僚打机锋了。
不然他会因为这么个不成器的儿子毁了一世英名。
“行,写吧。”
高亨叹道,心底想着要不要联系院长,要他来帮忙劝劝。
苏东山得了首肯,握笔提袖,开始写字。
笔尖轻触纸张,写下两个字:劝学。
一缕青色的风随之出现,在苏东山的指间、笔尖、纸张上游走如龙。
苏东山不自觉加快速度,簪花小楷也多了几分灵动飘逸。
果然,如老爹所说,落笔风能敏人才思,加快行文速度。
一旁高亨眼睛瞬间瞪圆:“这,这是落笔风?”
苏沛呵呵一笑,不然呢?
你以为我让你看什么?
高亨瞠目结舌。
他捧着《劝学》看了又看,满脸不解。
最后还是摇头道:“不对,这首诗虽然好,却也只是紫品,连橙品都算不上,绝无可能修出落笔风。
这样的诗,只怕连笔下生风都达不到,怎么可能修出落笔风!”
苏沛点头:“到底是书艺院的院长,利贞兄慧眼如炬。”
他从怀里又取出《劝学》文,“那你看看此篇呢,有无可能修出?”
高亨迫不及待接过来,低声念了起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刚开始他还小声地念,没几句他就高声朗诵,一边念,一边摇头晃脑,好不滑稽。
但他面色涨红,两眼放光,分明十分振奋。
他明明有什么话要说,却又好似老饕尝到了罕见美味,舍不得浪费一点功夫在无关之事上。
此时此刻,他只想将此文看完!
而随着他声音越来越大,整个房内都是他抑扬顿挫的朗读声。
他明明什么也没做,苏东山却听到了风声、雨声、雷鸣声。
心底原本只是想着何谓“灌顶”,此时却似被吸引一般,进入一种心神安宁、物我两轻的境地。
直到高亨念完,苏东山又沉浸其中约两息的功夫,这才从中“退”出来。
修为没涨,境界没高。
但苏东山却分明觉得身心俱欢。
高亨面上已经不再有任何怀疑,目光火热地看向苏东山:“好好好,贤侄年少博学,竟能写出如此旷世奇文!”
苏东山诧异了。
这老登咋回事?
他茫然看向苏沛。
结果却是高亨主动开口解释:“方才我以‘声临其境’、‘引人入胜’两道儒家法术加持,你能在一瞬间与之共鸣,确定是你写的无疑了!”
他转向苏沛,“恭喜元雱兄,得此麒麟儿。”
苏沛大笑摆手:“哪里哪里。”
高亨也十分给面子:“这里这里。”
苏东山:……
从进门到现在就没怎么正眼看过苏大爷,现在一下子升级了。
看看这副嘴脸,左一句贤侄,右一句麒麟儿的。
这脸变的,让苏大爷鄙视!
你这么容易被折服,剩下的哔我还怎么装?
高亨点头道:“贤侄,既是你所作,那这灌顶就没问题了。
在这里写上你的款‘贤侄东山闻高夫子朗诵有感’,来来,写这里。
写完我就给你验才气,灌顶。”
苏东山不明就里,心道求人办事,态度得好些,提笔就要写。
哪知苏沛伸手按住:“等等!”
苏东山茫然看向老爹,怎么了?
高亨却似没听到,只是催促苏东山“快点写”。
苏沛冷笑:“利贞兄,你要脸不要?”
高亨面不改色:“元雱兄此话何意?”
“这篇劝学文跟你有什么关系?”
“怎么跟我没关系,我读了!”
“呵呵,真是好大关系!”
苏沛丝毫不留情面,“此篇只要送呈学宫,必定会被选作各书院必讲之篇。
利贞兄心底的那点算盘,苏某隔着两张肚皮都听得到。
窃我儿文章扬名,是为贼也!”
高亨却淡淡说道:“元雱兄此言差矣,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窃呢?”
“高亨,你巧言如簧,厚颜无耻!”
“元雱兄,说高某之前,何不以溺自照?”
“我儿在你书艺院学了那么久,可曾写过一篇像样文章!
数次考校失利,你好意思占我儿文章题名?”
“元雱兄此言差矣,若无我书艺院经年累月悉心教导,贤侄焉能厚积薄发?”
“好一个悉心教导,害得我儿这次考校又失利,就要被逐出书院!”
“此事简单,我来安排!”
“……”
二人一番唇枪舌剑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让苏东山落款为:
“某年某月某日,随父元雱访挚友利贞,蒙二师开悟,作此篇,与君共勉——学子苏东山书。”
苏东山麻了。
他没想到老爹跟高亨脸皮都这么厚。
高亨瞅着苏东山写完最后一个字,一甩衣袖,一道清风吹过,墨迹自干。
最新评论